天天陪着烈士们,张术河对他们有了深深的感情。“750位有名字的烈士、1978位无名烈士”,这样的数字,张术河张口就来。烈士们叫什么名字、怎样的生平、葬在哪个位置,他也熟记于心。

“我是真希望他们都能找到家人啊!”流逝的是岁月,不变的是心愿。这是27年来,张术河的执念。2000年,他依照每位烈士的名字和所葬位置,画下一张陵园平面图,以便烈士后人查找。2006年,他又把内容进一步丰富汇集成“手抄本”,本子里面所记录的内容,都是他趴在一个又一个墓碑上,一字一句抄录下来的。

“烈士家属们的迫切心情,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”谈起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“寻亲”经历,张术河打开了话匣子,“2006年,为寻找1951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回国治疗的父亲宁致祥,四川成都的宁交龙三次到莱阳。我前后三次陪他到莱阳干休所、145医院、沐浴店镇鹤山后村了解情况,帮助查找,我们都没有放弃。”最后,他们终于得知,宁致祥负伤回国后,因伤口感染,医治无效不幸牺牲,当时葬在莱阳沐浴店镇鹤山后村,后来随着莱阳驻军145医院迁到莱阳吴格庄村,宁致祥烈士的骨灰便迁葬到了莱阳烈士陵园内。“当时,骨灰坛外面的标签已经脱落了,后期打开盖后,才找到了宁致祥这位烈士的名字。”就这样,27年来,张术河先后帮助26名烈士亲属圆了“寻亲梦”。

明年,张术河就要退休了,但陵园里750位有名字的烈士中,仍有300多位烈士没能找到亲属。他说,这是他心头一块“落不了地”的石头。“退休后我想继续守护这片净土。”谈起未来打算,张术河话不多,但动了情。
